部门成立之后,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展院内多部门的管理创新项目,例如流程改善,新设备物资的编码管理等。
这个环节的设置,让许多科主任感觉不舒服,就像原来不戴眼镜,戴了眼镜之后首先感觉的是鼻子上不舒服。以前科室买一个设备,简单评估一下,科主任打一个报告,简单地走一下程序,并没有核算这台设备的性价比、目的。现在,科室要添置一项设备,需要经营管理团队的考察。这在管理上多了一个环节,多了一个风险控制键。
十年后的今天,仍有许多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对医院经营管理知之不详,乃至一无所知。上述公立医院院长回味华西的改革历程,说出了下面的一番话:“循规蹈矩,等待政府政策的公立医院很难有发展前途。先人一步,才能步步为先。”
顶峰:改革十几年的积累一下子释放
2008年,汶川地震将华西医院的声名推至顶峰。救灾期间,几十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汇集于华西,亲自看到了华西医院在医疗过程中的有序和专业。
此前改革十余年的积累,一下子释放,从此,华西医院真正具有了超一流医院的品牌效应。石应康也成为全国公立医院院长心中几近“封神”的人物。
2008年之后的几年内,华西医院和石应康一起,达到了声誉的顶峰。
自2010年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发布以来,华西医院连续九年位列全国第二;科研得分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第一。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上,更是多年雄踞榜首。在华西医院庞大的就医群体中,时常看到穿着鲜艳藏族服饰的患者,西藏、云南等地的患者,不必跋山涉水到北京、上海,即可在成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。
石应康被选为国务院医改办的专家之一,参与医改的相关决策。华西医院宣传处一位人士回忆,在他的记忆中,石应康去中南海参加医改会议即有三次,每次他风尘仆仆从北京回来,总会召集宣传部人员录像,在全院的电视系统中宣传最新的医改进展方向。那个时候,华西医院的职工们都感觉自己离北京很近。
2013年,62岁的石应康从华西医院院长的位子上卸任,此时他已担任院长20年,成为任期最长的公立医院院长。接班人李为民,也是华西医院管理团队的一员。曾有一个传言,当时组织上想任命石应康担任四川大学副校长,但他无心仕途。就像2000年辞去胸外科科主任一样,他对自己的人生早已做出了选择。而这一选择,也许预示了他其后的命运。
他早已想好了一生致力于医院管理,不想当官员。一个和他共事20年的人士回忆,石应康非常自我。做事可以自我,但做官是要失去部分自我的。虽然石应康情商极高,也善于处理上层关系,但他处理关系的目的,都是为了为华西医院的发展谋取更多的资源,而不是为了自身的仕途。因此,他也不愿讨好所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