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去了石应康的华西医院,带着他打造的制度和文化,像一个巨轮,依旧滚滚向前。
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华西医院,坐落在市中心老城区内。在周围一片灰色的居民楼、纵横交错的小巷中,华西医院主院区的那几栋高楼,十分显眼。
作为一个建筑群,它在周边地理环境中的位势,宛如它作为一家医院,在整个中国医疗卫生界的地位。过去二三十年以来,地处西南一隅的华西医院,在超前、飞速、高质的发展中,成长为中国一流医院的典范。在多个颇具权威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,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临床水准,都位居数一数二的位置。
即便在国际上,华西医院也毫不逊色。近日,施普林格·自然出版集团旗下自然指数网站更新了“自然指数”排名,华西医院荣登中国医疗机构排名榜首,位列全球第38位——这是评价科研机构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。
多年来,这家医院为整个西南地区的民众,提供了优质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,更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举国瞩目的作用,承担了一家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。它在中国医疗卫生界的标杆意义,是多元而鲜明的。
2019年9月下旬,国庆前夕的一天,华西医院的主院区人潮涌动,一如全国其它城市的公立医院一样。
不同的是,即使华西医院的楼群均有十年以上的历史,布局却十分合理。诺大的地下停车场的存在,为地面留下了充足的空间。因此,人群虽然拥挤,但有序前行,不会尴尬地陷于混乱的人流车流之中。
急诊楼对面,是一栋正在修建的高楼。在近十年来都没有兴建大型建筑物的周边居民区,这块正在建设的高楼有些突兀。经过的人们,不时抬头看一下绿色的防护网。这是华西医院正在建设的转化医学综合楼。此前,这块空地已空了十年。
在这栋楼的旁边,是一大片绿瓦红墙,里面是仿古的建筑群,幽静安然。这里是华西医院的行政管理楼和华西医学院。
其中,一间位于三楼的办公室,依然空着。这是原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的办公室。
△华西医院行政楼。谭卓曌摄。
说华西,绕不开石应康
2010年左右的一天,时任华西医院院长、近60岁的石应康在自己位于三楼的办公室,指着窗外一片空地,兴奋地跟同事们说:“这块地以后还可以盖大楼,我们华西(医院)再发展50年后,还有建筑空间。”
随后,他指着远方的另一栋略显破旧的楼,做着倒移腾挪的手势,“以后把它挖了,搬(新建)到这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