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年,他当华西医院院长已近17年。三年后离任时,已是中国任期最长的公立综合医院院长。
那一年,他也许预测到了华西医院50年后的未来,却没有算准自己六年后的命运。
2016年5月11日,石应康从自家20楼的房子里纵身一跃,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65岁。
石应康担任华西医院院长期间,将华西建成了超一流医院。一位曾经赢得过“全国优秀院长”称号的公立医院院长感叹,在所有公立医院院长心中,石应康是医院管理的“教父”。
在长达20年的任期中,华西医院的任何重要改革都早于国家改革方案五到十年:2004年打造医院运营管理体系,2006年开展绩效改革,2008年开始医联体建设……
可以说,他是中国医改历史上最绕不过去的院长。
不过,据当时在座的一位同事回忆,2010年的那一天,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激情万丈。
彼时,华西医院刚停止大规模扩张。90年代末,借助公立医院发展红利期在西南一隅异军突起的华西,知名的不仅是规模,它的科研水平、疑难杂症处理能力在业内和北京协和医院不相上下。
那一年“后起之秀”郑大一附院正在大兴土木。比起后者几年内床位由几千扩张过万,华西医院的“扩张”之路却极其保守,足足走了20年。即便2007年扩张到被人诟病的“全球单点规模最大的单体医院”时,也不过4300张床位。
石应康主导的扩张风格,带有鲜明的经济匮乏时代的印记:赚一点钱,盖一栋楼;赚一点钱,再盖一栋楼。
以至于如今循序穿过1994年修建的第二住院大楼、2003年使用的第一住院楼、2006年竣工的第三住院楼、最后修建的第六住院楼、第七住院楼,人们会略带惊异地发现,这些在外观和谐的建筑群,内部结构却留有不同时代的印记。
穿插于诺大院区的绿化带,郁郁葱葱,一片繁茂,懂园林的人一看,又赞叹又摇头。这些粗陋到称为“农民花园”的植物其实被精心挑选过,它们不会产生过敏源,又极其好养,浇水就能活,在成都多雨的气候下,连浇水都省了。
这是2007年主管后勤的管理人员拿仅有的600万元,精打细算建出来的。即使2009年以后,华西医院熬过创业期的苦日子,这片“简陋”绿化带依旧保持原样,没有添加任何矜贵、“上档次”的花草。
石应康最引以为豪的是,华西医院的发展,没用一分钱的银行贷款。以至于多年以后,审计署进驻华西医院,惊讶的发现,这是他们审计过资产最优质的医院:没有任何负债,银行还有现金结余。
“不贷款”发展医院的理念,在另一部分人看来,却是迂腐的代名词。这也是多年以来,石应康任职时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