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人们对痛风的认识不够,所以很容易在用药的时候“闯红灯”。那么痛风患者用药有哪些要注意的“红灯”呢?
“红灯”一 痛风发作才治疗,不发作不治疗
相信这是很多痛风患者容易出现的情况。部分痛风患者不了解痛风的危害,往往只在痛风急性发作疼痛时才采取治疗,急性期过后没有采取常规的降尿酸治疗。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,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、肾功能异常。
因此,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,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,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,而不仅仅是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。
“红灯”二 急性发作是否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
痛风急性发作时,常出现受累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和关节活动受限。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、白细胞升高等现象。这时候患者往往以为是局部“发炎”而采用抗生素“消炎”治疗。
目前认为,痛风急性发作如果确定合并感染,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,但是,如果只是单纯急性发作应首选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秋水仙碱,有上述药物使用禁忌的患者,还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。
“红灯”三 没有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药物
目前降尿酸药物主要分为抑制尿酸合成(别嘌醇、非布司他)和促进尿酸排泄(苯溴马隆)。大多患者可使用上述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。
然而长期痛风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出现肾结石,部分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。还有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心、脑、肝、肾等疾病。对于这些患者,应该根据自身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。
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别嘌醇的起始剂量应降低,逐渐增加剂量,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肾功能变化。目前认为,对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患者,应该慎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。
此外,别嘌醇治疗相对安全,但有极少数患者对别嘌醇过敏,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,目前已经有针对上述患者的基因检测项目,建议新诊断的痛风患者在使用别嘌呤前进行基因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