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《自然·通讯》杂志13日发表了一项生物学重要发现:注入到人工诱导(改造后失效)的孤雌单倍体胚胎细胞的小鼠精子,也能产生健康的后代。这一结果意味着,精子能在没有卵子的情况下能发育成熟。这与此前人们的认知相悖,科学家们曾认为这一过程只能在卵子中发生,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同一过程在人类胚胎中也能成功。
受精过程包括精子和卵子转化为胚胎的多个步骤。受精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染色体和脱氧核糖核酸(DNA)改变(这一过程被称为重编程),从而使精子成熟,能够分裂产生生命体中的各个分化细胞,这种能力叫做全能性。但通常的观点是,精子只能在卵子中被重编程来获得全能性。
此次,英国巴斯大学安东尼·佩里及其同事,将精子细胞核注入经过化学改造的、不能正常发育的孤雌单倍体胚胎细胞中。该胚胎细胞经过化学处理后,只含有一组不配对的染色体,而不是精子和卵子融合通常会产生的一组配对染色体。实验证明,产生的胚胎发育成了健康的个体,但是,其比例最高只有对照组的24%。
作者并没有在论文中展示精子基因组如何重编程,但他们发现,经过改造的胚胎与对照组在染色体和DNA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,然而在细胞运转方面却有所差异,这意味着二者重编程的路径是不同的。该发现激励了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究这种发育过程是如何发生的。
研究人员强调,虽然上述结果表明,多数情况下,在为全能性而进行的精子基因重编程中,第一个胚胎细胞周期是可以被“绕过”的,但该发现距离在人类中应用还为时尚早。此次实验中经注射胚胎的存活率很低,更重要的是,这项研究是在小鼠胚胎中进行的,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其在人类胚胎中也能成功。